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展节事君三黜後,收心奉道五旬余。
更无烦恼可相寻,只有清香似旧初。
静坐将茶试水味,闲书把笔看云舒。
此中真意谁能解,且向樽前笑自如。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展现“展节事君三黜後,收心奉道五旬余”的意境与背景。)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其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译文
在被朝廷三次贬谪之后,我决心侍奉道义,已经五十多天了。
再也没有什么烦恼可以困扰我,只有那清香如同往昔一般清新。
静静地坐着品茶,试探着水的味道,悠闲地拿起笔来看云卷云舒。
这其中的真正含义谁能理解呢?我只好在酒樽前自如地欢笑。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仕途挫折后,选择归隐奉道的心境变化,首句“展节事君三黜後”概括了诗人因忠诚正直而被多次贬谪的经历;次句“收心奉道五旬余”则表明他在此后的五十多天里,开始收敛心神,专注于修道养性,后两句通过描绘诗人品茶、观云等闲适生活,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白居易在仕途失意后的豁达与超脱,首联直抒胸臆,点明诗人被贬谪的遭遇和选择奉道的决定;颔联通过“无烦恼”和“清香似旧初”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颈联则以品茶、观云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尾联则以反问和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理解的淡然和对自我心境的坚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豁达与智慧。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根据白居易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在经历仕途的挫折后,他可能会选择归隐山林,修身养性,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失意后,选择回归自然、奉道养性的心境变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在面对人生挫折时的豁达与超脱,以及他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