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苍梧之野烟漠漠,断垄连冈散平楚。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年-644年),字无功,号东皋子,隋末唐初诗人、隐士,他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隋开皇二十年(600年),举孝廉高第,授秘书省正字,但他生性简傲,不愿在朝为官,遂辞官回乡,唐武德中,曾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山西省河津县东皋村),自号“东皋子”,王绩的诗风纯朴自然,摆脱六朝绮靡之习,对唐诗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苍梧之野茫茫一片云烟弥漫,那断断续续的山冈和垄亩像波浪一样散向远方。
释义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秋日黄昏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彷徨苦闷的心情。“苍梧之野烟漠漠,断垄连冈散平楚”两句,以苍茫的烟霭和连绵的山冈,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心情,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中间四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萧瑟的秋日黄昏图,既有色彩上的丰富,又有动静上的结合,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之美,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苍茫和孤寂,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是唐代田园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王绩一生仕途坎坷,曾三仕三隐,这首诗大约创作于他隐居东皋期间,在隐居生活中,他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生的孤独和无奈,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对周围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悟的结晶,通过描绘秋日黄昏的景色,他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无奈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