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巘凭崖岂易跻,无心应合与云齐。全诗是什么?

梦梦79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荀鹤

附巘凭崖岂易跻,无心应合与云齐。

千峰万壑无拘束,东走西顾似儿戏。

雨过松风声愈急,雪消溪水响还低。

不辞陟险寻幽处,始得灵奇出故迷。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业,他的诗作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风格质朴自然,语言清新流畅,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译文

依附在山峦之上,凭借着悬崖峭壁攀登是多么艰难啊,仿佛无心之间就与云朵齐平了,在这千峰万壑之中,我自由自在地行走,东奔西顾,如同儿戏一般,雨过天晴后,松树间的风声更加急促,雪融化后,溪水的声音却变得低沉,我不辞辛劳地攀登险峻的山路,只为寻找那幽静的所在,最终得以从迷茫中走出,发现眼前的灵秀奇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的所见所感,首联“附巘凭崖岂易跻,无心应合与云齐”写出了攀登的艰难和与云齐高的感受;颔联“千峰万壑无拘束,东走西顾似儿戏”则展现了诗人在山间自由行走的惬意;颈联“雨过松风声愈急,雪消溪水响还低”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烘托了山间的幽静与变化;尾联“不辞陟险寻幽处,始得灵奇出故迷”则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追求美好景致的决心和最终获得灵秀奇景的喜悦。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攀登艰难的感慨,也有对山间美景的赞美;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山行这一具体行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对美好、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诗中的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隐居九华山期间,在隐居生活中,诗人得以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他通过山行这一行为,不仅锻炼了身体,也陶冶了情操,更在心灵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升华,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到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