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樽前千万恨,不堪频唱鹧鸪辞。的释义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词

唐·李涉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今日樽前千万恨,不堪频唱鹧鸪辞。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居梁园,后游长安,曾任太子宾客、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职,晚年寓居润州鹤林寺,优游卒岁,李涉工于诗,喜作乐府,词意峻切,不犯绮靡,尤长七绝,他的诗作在唐代颇有名气,与弟李渤俱以文学知名于世。

译文

湘江边生长的斑竹枝,色彩美丽,锦翅的鹧鸪在竹枝间飞翔,今天在这酒筵前,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怨恨,实在不忍心再唱那令人伤感的鹧鸪词。

释义

首句“湘江斑竹枝”以斑竹起兴,斑竹又称湘妃竹,相传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疑山,其妃娥皇、女英闻讯后追至湘江,痛哭不止,泪洒竹上,使竹上留下斑痕,成为斑竹,这里用斑竹暗喻愁苦之情,次句“锦翅鹧鸪飞”以鹧鸪飞飞,暗喻离愁别绪,鹧鸪的啼声哀怨凄切,听起来就像是在诉说离愁别绪,所以古人常用鹧鸪来寄托离愁别绪,后两句“今日樽前千万恨,不堪频唱鹧鸪辞”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酒筵前的愁苦心情,因不堪忍受离愁别绪,所以不愿再唱那令人伤感的鹧鸪词。

赏析

这首诗以湘江斑竹和鹧鸪为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斑竹的斑痕和鹧鸪的啼声都是离愁别绪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的巧妙结合,将自己的愁苦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在表达愁苦心情时,并没有直接抒发,而是通过“不堪频唱鹧鸪辞”这一细节来暗示,使得诗歌更加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涉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晚年寓居寺庙,过着优游卒岁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人生、对离别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首诗可能就是诗人在一次离别酒筵上,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诗人通过描绘湘江斑竹和鹧鸪的形象,将自己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深切而淋漓,同时也寄托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