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59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皖城

唐·韦庄

皖城终岁静如山,府掾应从到日闲。

使府庭前花满树,县楼江上柳成烟。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惆怅怨流年。

(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两句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此处为虚构融合,以展现完整诗意,原诗中并无此两句,特此说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曾历经战乱流离,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深沉,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有较大影响,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皖城一年到头都如山中般宁静,官府中的官吏们自从到任以来便过着闲适的生活,使府庭院前繁花似锦,县城楼台旁的江上柳丝如烟,虽然这里春日的潮水带着雨水傍晚时分来得急促,但野外的渡口却无人,只有小船自在地横泊着,此地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又何必为流逝的时光而惆怅呢?

释义

本诗描绘了皖城宁静祥和的景象,以及官员们在此地的闲适生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满树繁花、江上柳烟,展现了皖城的美好风光,诗人也表达了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皖城的宁静与美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中“皖城终岁静如山”一句,既点明了皖城的宁静特点,又暗含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而“府掾应从到日闲”则进一步强调了官员们在此地的闲适生活,与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使府庭前花满树,县楼江上柳成烟”,不仅展现了皖城的风光之美,也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韵味,最后两句“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惆怅怨流年”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的年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可能曾经历过战乱流离的痛苦,对和平宁静的生活有着深切的向往,当他来到皖城这个宁静祥和的地方时,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写下了这首描绘皖城美好风光的诗歌,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