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纷争共一毛,可怜身世两徒劳。出自哪首诗?

小编6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千载纷争共一毛,可怜身世两徒劳”,我推测您可能是在寻找清代诗人黄景仁的《杂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原诗中并没有直接连续出现这两句,但其中的意境与您的关键词相近,且这两句能够较好地概括诗中的一部分情感,下面我将按照您的要求,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诗词原文

《杂感》

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注:虽然原诗中未直接包含“千载纷争共一毛,可怜身世两徒劳”,但“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等句表达了类似的身世感慨和无奈。)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气,也有吟咏自然风光的佳作,风格豪放,感情深沉悲愤,为清代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译文

想做神仙和佛祖都毫无指望,只知道自己将在漫漫长夜中独自悲鸣。

像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所有的豪气都飘散了;像沾了泥巴的柳絮一样,生出了许多轻薄的名声。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可以用白眼相向,百无一用的人才是书生。

不要因为写了愁苦的诗句而成为命运的谶语,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子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感慨,诗人自感仙佛无望,只能在孤独中悲鸣;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无法得到施展,反而因为贫穷和不幸而遭受白眼和轻视,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书生无用论的认同,同时也透露出对命运的无奈和抗争。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挣扎,诗人通过对比和自嘲的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等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落魄和不幸,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等句,则更是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书生的轻视和排斥。

创作背景

黄景仁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但文化专制严重的时期,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因为家境贫寒、仕途不顺等原因,一直未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抗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千载纷争共一毛,可怜身世两徒劳”这两句,因此上述解析主要基于《杂感》一诗的整体意境和情感进行,如果您所指的确实是另一首诗或另一版本,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行更准确的解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