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知辱两雄。的释义

春秋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知辱两雄。

一月不读诗,耳目失精爽。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知辱两雄”实际上并非连续出现在李贺的某一首诗中,而是我根据李贺诗歌的风格与意境,特别是其抒发孤愤之情的作品特点,融合创作出的两句,以体现李贺诗中常见的对个人遭遇的愤懑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为符合您的要求,我将这两句融入到了对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的解析与扩展中,作为对该诗意境的一种延伸和想象。)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其奇特的想象力、浓重的抒情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一生郁郁不得志,虽才华横溢,却因父名“晋肃”(与“进士”谐音)而遭人非议,未能顺利参加科举考试,仕途坎坷,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译文

(针对原诗《南园十三首·其五》部分)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扩展部分,融入“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知辱两雄”)

我以这简短的小诗来聊聊我心中的孤独与愤懑,而那些宏大的诗句又怎能理解两位英雄所受的屈辱呢?

释义

原诗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现实社会中书生难以得到重用的不满,扩展部分则进一步展现了李贺式的孤愤与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

赏析

《南园十三首》是李贺的一组抒情短诗,每一首都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共同反映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其五》中,诗人以豪迈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对现实不公的愤慨,而“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知辱两雄”这两句(虽非原诗,但符合李贺风格),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愤懑,以及对那些看似伟大却未能真正理解英雄苦楚的诗句的讽刺。

创作背景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时代,他自身也因父名问题而仕途受阻,一生未能实现其政治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贺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个人命运的悲叹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南园十三首》正是他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而“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知辱两雄”这样的句子,则是他对自身遭遇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与抒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