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马从徒真扰扰,求田问舍转悠悠。的释义

小星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楼赋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乘马从徒真扰扰,求田问舍转悠悠。

作者及朝代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年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十年,未能有所施展,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被俘,后逃至凤翔,授左拾遗,不久因直言进谏,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入川,定居成都草堂,晚年漂泊于湖北、湖南一带,最终在岳阳附近的一艘小船上逝世,杜甫的诗作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译文

繁花靠近高楼,令我伤感客居他乡之心;万方多灾多难,此刻我来此登高远望,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那样的难以动摇,它不可改易地存在着,那西山的寇盗,不过是些鼠窃狗偷,就不要想侵犯我们的领土了,骑马奔波,随从拥簇,真真是纷扰不安;去求取田舍,经营产业,又显得那么渺小而悠悠。

释义

“乘马从徒真扰扰”描绘了诗人自己或当时士人骑马奔波、随从众多的纷扰生活状态,反映了乱世中人们为生计、为仕途奔波劳碌的无奈与疲惫。“求田问舍转悠悠”则表达了诗人对某些人只知追求个人安逸生活的批评,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无法实现的惆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面对国家动荡、民生凋敝的现实,登上高楼远眺,触景生情而作,诗中既描绘了眼前壮丽的自然景色,又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特别是最后两句,通过对比骑马奔波的纷扰和求田问舍的悠闲,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杜甫身处成都,虽然暂时避开了战乱的中心,但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仍然深深触动着他的心,他登上高楼,远眺四方,眼前的景色与心中的忧虑交织在一起,促成了这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也看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