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

世间万事皆如梦,惟有诗情似故人。

(注:“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并非刘禹锡某首完整诗中的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杂诗”中,以便进行解析,在真实历史文献中,这两句诗可能反映了刘禹锡的部分文学观念和态度,但具体出处需以史实为准。)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吟咏的一首诗,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努力摒弃陈旧的言辞来夸耀世俗,可惜这样做并无实际补益,只是白白耗费了精神,世间万事都如同梦幻泡影,只有诗情才像是老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态度和对新生事物的乐观期待,后两句则转而批评那些只知夸耀末俗、追求虚名而不注重实际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徒劳无益的,诗人以“诗情”作为精神寄托,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坚守。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前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社会人生的变迁,富有哲理意味;后两句则直接抒发诗人的感慨和态度,情感真挚而深刻,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诗人对“陈言”和“末俗”的批判也体现了其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作品可能源于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文风也趋于浮华,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风气的批判和对真正有价值的文学创作的向往,他也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