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气忽随秋露尽,但留陈迹在龟趺。出自哪首诗?

风云79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怀古

唐·刘禹锡

荒台古径草萧萧,

爽气忽随秋露尽。

但留陈迹在龟趺,

空余秋水共长天。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活在中唐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对时局有着深刻的洞察,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富有哲理,常借古讽今,表达对历史、现实的深刻思考,刘禹锡在政治上敢于直言,多次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但其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却为后世所敬仰。

译文

荒凉的古台和古老的小径上草木萧萧,

清爽的气息忽然随着秋露的消散而尽了。

只留下古老的遗迹在石碑的底座上,

空余下秋水和长天相互映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一处荒凉古迹的景象,通过“荒台古径”、“草萧萧”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而“爽气忽随秋露尽”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使得曾经的繁华与辉煌都已成过往云烟,最后一句“但留陈迹在龟趺,空余秋水共长天”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只留下遗迹和空旷的自然景象供人凭吊。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怀古为主题,通过对古迹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爽气忽随秋露尽”一句,既描绘了秋日的景象,又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而“但留陈迹在龟趺”则强调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感慨和哀愁,诗人以秋水和长天相互映照作为结尾,既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又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刘禹锡被贬谪期间,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在贬谪期间,他游历了许多古迹名胜,对历史和现实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秋日里游览一处古迹时,有感而发所作,通过描绘古迹的荒凉和历史的沧桑,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