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裴十四
唐·李白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裴回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岐路穷无极,关山度若飞。
尘心不尽思乡泪,白日中天望乡归。
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下。
心期自与众人殊,骨相知非浅丈夫。
借问裴十四,君何如。
胡为不在凤池上,凤今为鸠鹤为马。
作者及朝代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他性格豪迈,喜爱饮酒作诗,游历名山大川,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奔放,风格雄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节选与关键词相关部分)
心中所期望的与众人不同,
深知你并非浅薄的凡夫俗子。
释义
“心期自与众人殊”表达了李白对裴十四(裴叔则)与众不同的期望和赞赏,认为他的志向和追求超越常人。“骨相知非浅丈夫”则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理解,认为裴十四是一个值得深交的知己。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赠给友人裴十四的佳作,通过描绘裴十四的品格、才华和志向,表达了对友人的高度赞扬和深厚情谊。“心期自与众人殊,骨相知非浅丈夫”两句尤为精彩,既展现了李白对裴十四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这两句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与裴十四的交往经历有关,裴十四是李白的好友之一,两人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和人生追求,在交往中,李白对裴十四的才华和品格深感敬佩,因此写下了这首赠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情谊,也反映了李白对人生、友谊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赠裴十四》是李白的一首佳作,通过描绘裴十四的品格、才华和志向,表达了对友人的高度赞扬和深厚情谊。“心期自与众人殊,骨相知非浅丈夫”两句尤为精彩,既展现了李白对裴十四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李白对人生、友谊和理想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