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草摇洲渚昏,泊船深闭雨中门。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56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

唐·韦庄

暝色昏烟里,孤舟泊浅沙。

木落洲渚昏,泊船深闭雨中门。

风叶寒翻砌,霜枝冷照窗。

遥知三径处,自有夜蛩喧。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暮色在昏烟中弥漫,我独自的小舟停泊在浅浅的沙滩上,树木落叶,洲渚上一片昏暗,我把船停泊好,在雨中紧紧关闭了船舱的门,风吹动落叶,在台阶上翻滚,寒霜覆盖的树枝映照在窗户上,我远远地知道,在那三径(指隐居者的住处)之处,一定有夜晚的蟋蟀在喧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孟津泊船夜宿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写泊船的环境,暮色、昏烟、孤舟、浅沙,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木落洲渚昏,风雨交加,诗人深闭船门,与外界隔绝,只能透过窗户看到风叶霜枝,听到远处蟋蟀的喧闹。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泊船夜宿时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木落洲渚昏,泊船深闭雨中门”两句,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昏暗和风雨交加的凄凉,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封闭和孤独,而“风叶寒翻砌,霜枝冷照窗”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感伤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庄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身处乱世之中,深感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在泊船夜宿孟津时,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伤和孤独之感的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晚唐诗人的一种典型心态和创作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