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法衣传钵过南华
唐·齐己
法和衣钵过南华,
正叶传师萃一花。
秋入洞庭波渺渺,
雨收云梦树交加。
禅心已断人间事,
诗句犹夸物外华。
从此更归何处去,
西峰顶上望烟霞。
作者简介
齐己(约864年—约937年),晚唐五代时期著名诗僧,字得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人,齐己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以诗名闻于世,作品颇丰,有《白莲集》《风骚旨格》《齐己集》等传世,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多抒发禅意与自然之美,深受后世推崇。
译文
带着佛法与衣钵经过南华寺,
正宗佛法如同绿叶般传承,汇聚成一朵花。
秋天来临,洞庭湖水波浩渺无边,
雨后云梦泽的树木交错繁茂。
禅心已断绝了人间的俗事,
诗句中仍赞美着超脱尘世的美丽。
从今以后我将归向何方呢?
或许会在西峰顶上眺望那缥缈的烟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齐己作为一位禅僧,带着佛法与衣钵(象征禅宗传承)经过南华寺(禅宗重要寺庙之一)的情景,他感慨于佛法的正宗传承如同绿叶汇聚成花,同时描绘了秋日的洞庭湖与云梦泽的自然美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已断绝人间俗事,专注于禅修与诗歌创作的心境,并流露出对未来归宿的淡淡思索,或许将归隐山林,西峰顶上,静观烟霞。
赏析
此诗融合了禅宗文化与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齐己深厚的禅学修养与高超的艺术造诣,首联直接点题,引出佛法传承的主题;颔联以秋日洞庭、雨后云梦的壮丽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颈联通过“禅心已断”与“诗句犹夸”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虽远离尘世,但仍以诗笔赞美自然之美,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追求;尾联则以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归宿的遐想,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创作背景
齐己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作为一位禅僧,齐己在游历四方、参禅悟道的过程中,对禅宗的传承与自然之美有着深刻的感悟,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南华寺后,面对秋日洞庭、云梦泽的壮丽景色,有感而发,既表达了对禅宗传承的敬仰,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个人归宿的哲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齐己的诗歌成为了他心灵慰藉与精神追求的载体,展现了其独特的禅意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