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苧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鹧鸪天·代人赋(其二,含关键词句)
宋·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
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杖东来风满袖,倚栏西望雪成堆。
寂寥谁共樽前酒,牢落空留案上杯。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其词作艺术成就极高,影响深远。
译文
在这刻意寻找春天却又懒得回去的时刻,还不如随意走走,喝上两三杯酒来得自在,山景虽美,行走间却已感到疲倦;诗句未成,雨却早早地催来了,我携杖东行,满袖清风,倚栏西望,只见白雪堆积如山,这寂寥的时刻,有谁与我共饮樽前的酒?只留下空荡荡的案上酒杯,牢落无依。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词人春日寻春、饮酒、观山、遇雨、东行、西望等生活片段,表达了词人在仕途不顺、壮志未酬背景下的孤独与落寞之情,特别是“寂寥谁共樽前酒,牢落空留案上杯”两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赏析
这两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以“寂寥”与“牢落”两个形容词,深刻描绘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在樽前无人共饮,案上酒杯空留,既是对眼前景象的写实,也是对词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词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自身情感的融合,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词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与打压,仕途坎坷,这首词很可能是词人在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背景下创作的,词中通过描绘春日寻春、饮酒等生活片段,以及“寂寥谁共樽前酒,牢落空留案上杯”的深情抒发,反映了词人在仕途失意、人生落寞时的内心感受,也表达了词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