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欲除老病唯无欲,闲置僧家始得闲。
桑麻只欲求三亩,势利谁能算一毫。
忽忆东都风景好,花前月下共吟袍。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其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门前巷尾长满了青苔,显得萧条冷清,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也都已经衰老,想要消除老病只有做到无欲无求,只有在僧侣的居所里才能得到真正的闲暇,我只希望拥有三亩田地种植桑麻自给自足,世间的权势和利益又有谁能去计较一丝一毫呢?忽然想起东都洛阳那美好的风景,那时我们在花前月下共同吟诗作对,多么令人怀念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闲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首联写门巷萧条,故人衰老,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颔联写消除老病需无欲,闲置僧家始得闲,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颈联“桑麻只欲求三亩,势利谁能算一毫”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理想,即只求三亩田地自给自足,不计较世间的权势和利益;尾联则回忆了东都洛阳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描绘门巷萧条、故人衰老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诗人以“桑麻只欲求三亩,势利谁能算一毫”表达了自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这种生活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诗人通过回忆东都洛阳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情感真挚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闲居时所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流离失所,在晚年时期,他逐渐对名利产生了淡泊之心,开始追求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诗人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