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席高樯送病身,乱山荒陇障归津。全诗是什么?

小星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思归

唐·韦庄

健席高樯送病身,乱山荒陇障归津。

应知客子无家思,久负溪云碧草春。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唐末五代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早年曾广泛游历各地,后入蜀为官,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著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词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时代变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在坚固的宴席和高耸的船桅旁,我这病弱之躯即将踏上归途,沿途是杂乱的群山和荒芜的田野,它们仿佛成了归家路上的重重障碍,应当知道我这漂泊的旅人心中没有家的归属感,长久以来辜负了家乡那溪边的白云和碧绿的春草。

释义

首句“健席高樯送病身”描绘了诗人在即将离开时所处的环境,虽然宴席丰盛、船桅高耸,但诗人却因疾病缠身而心情沉重,次句“乱山荒陇障归津”则通过描绘归途中的自然景观,暗示了诗人归家之路的艰难与不易,后两句“应知客子无家思,久负溪云碧草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因长期漂泊在外而未能享受家乡美景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归为主题,通过描绘归途中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诗中“健席高樯”与“病身”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乱山荒陇”则进一步渲染了归途的艰难与孤独,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两句则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感伤色彩。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唐末五代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他早年曾广泛游历各地,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艰辛与磨难,这首诗可能是在他因病而不得不离开某个地方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在长期的漂泊中,他未能享受到家乡的宁静与美好,心中充满了遗憾与无奈,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