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望江南·多少恨
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又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
肠断更无疑。
附:东冈望苏台(虚构情境,基于关键词创作)
一日东冈上几回,百重云水隔苏台。
春风不解离人意,依旧吹花过岭来。
(注:由于“一日东冈上几回,百重云水隔苏台”并非直接出自李煜的现存作品中,此处为基于您提供的关键词所创作的虚构情境诗句,并附于李煜的《望江南》之后,以便进行解析,以下解析将主要针对这首虚构的“东冈望苏台”进行。)
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他不仅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其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李煜的词风前期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后期则因国破家亡,多抒发亡国之痛与人生感慨。
译文
一日之间,我多次登上东冈,眺望远方,只见重重叠叠的云水将我与苏台相隔,春风似乎并不理解我心中的离愁别绪,依旧吹拂着花朵越过山岭而来。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某地(苏台,此处可理解为象征性的地名或心中的某个地方)的深切思念与无法触及的无奈,通过“一日东冈上几回”的重复动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期盼,而“百重云水隔苏台”则形象地描绘了距离之遥远与障碍之重重,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法触及的遗憾,最后两句以春风与花朵的意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深情而凄美的画面,诗人通过“一日东冈上几回”的重复,不仅展现了其身体上的行动,更透露出其内心的焦虑与期盼,而“百重云水隔苏台”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象征诗人与心中所念之地的距离与隔阂,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最后两句以春风与花朵的意象,形成了一种反衬效果,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又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情境)此诗或可视为诗人在某个特定时期,因某种原因(如离别、思念、失落等)而心生感慨之作,诗人或许曾有过在苏台的美好记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记忆逐渐变得模糊而遥远,如同被重重云水所隔,诗人通过登上东冈,眺望远方,试图寻找那份曾经的记忆与情感,但终究只能面对现实的无奈与遗憾,这种情感上的失落与追寻,构成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由于“一日东冈上几回,百重云水隔苏台”为基于关键词所创作的虚构诗句,因此上述赏析与创作背景均为基于这一虚构情境而进行的解读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