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人间尚有薄寒侵,和气先薰草树心。
轩窗日永东风软,云物天开晓日明。
野老固知时节好,丰年喜色动眉梢。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仅对应了诗中的两句,但为保持诗词的完整性,这里呈现了全诗,您的关键词出自该诗的第三、四句。)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栻(1133年—1180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张栻,字敬夫,一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曾任知抚州、严州、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等职,著有《南轩集》,张栻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其学自成一派,后世学者尊称为湖湘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时节变换,年终时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人间虽然还有薄薄的寒气侵袭,但和煦的气息已经先一步熏陶了草木的心田,轩窗下日光渐长,东风也变得柔和,云物散去,清晨的阳光格外明亮,乡野间的老人固然知道时节的美好,丰收的喜悦之情已经洋溢在他们的眉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以及人们对春天的喜悦和期待,通过草木感知春回、寒气渐退、日光渐长、东风柔和等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表达了诗人对农事丰收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象,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诗人通过草木感知春天、寒气与和气的对比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到来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丰收的期盼,全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
创作背景
张栻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诗人并没有沉溺于时代的苦难之中,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立春时节,万物复苏,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希望和喜悦的诗篇,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