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山撩乱水纵横,篱落荒畦草自生”,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苏泂的《春日杂兴》,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春日杂兴
宋·苏泂
春山撩乱水纵横,篱落荒畦草自生。
老病心情愁对酒,夕阳风景忆游人。
作者简介
苏泂,字召叟,约公元1170年前后在世,宋代诗人,与赵师秀(字紫芝,号灵秀)生平不详,大约从宋孝宗淳熙七、八年间(1180—1181)到宋宁宗庆元末年(1200)前后在世,少从其祖游,年五十犹未第,后以荐授栎阳丞,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刘克庄也有唱和,有《泠然斋集》传世,但其中杂记、碑铭等文远多于诗。
译文
春天的山中景色缭乱,水流纵横交错,篱笆围着的荒地上杂草丛生,我年老多病,心情愁苦,面对美酒也难以提起兴致,夕阳下的风景让我想起了远方的游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山中荒凉、杂草丛生的景象,以及诗人因年老多病而愁苦的心情,首句“春山撩乱水纵横”以春山的缭乱和水流的纵横来描绘山中的荒凉景象;次句“篱落荒畦草自生”则进一步以篱笆围着的荒地和自生自灭的杂草来强调这种荒凉感,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游人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通过描绘春日山中的荒凉景象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游人的思念,首句和次句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荒凉、杂草丛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老病心情愁对酒”和“夕阳风景忆游人”两个细节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游人的思念,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深沉、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状态有关,苏泂在晚年时期可能经历了身体上的疾病和精神上的孤独,这使得他在面对春日山中的荒凉景象时产生了深深的愁苦和对远方游人的思念,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使得诗人对现实感到无奈和忧虑。
《春日杂兴》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哀愁的古诗,通过描绘春日山中的荒凉景象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游人的思念,这首诗在情感上深沉动人,在艺术上细腻入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