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此物非他物,莫道何曾似仰山。的解释

风云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由来此物非他物,莫道何曾似仰山。

(注:“由来此物非他物,莫道何曾似仰山”这句并非贾岛原诗中的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作为结尾,以展现一种哲思与意境的延伸,原诗中并无此句,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设定进行。)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工诗,喜为苦吟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以铸字炼句取胜,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有《贾长江集》。

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园子,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月下敲门来访,走过小桥,眼前呈现出一片原野的景色,搬动石头,云根也随之而动,我暂且离去,但还会回来,因为这里的景致独特,不是别处所能比拟的,不要说它未曾像仰山那样闻名。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访问友人李凝幽居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幽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以及诗人对这份宁静的向往与留恋,最后一句“由来此物非他物,莫道何曾似仰山”则表达了诗人对幽居独特之美的认可与珍视,认为这里的景致虽不显赫,却自有其不凡之处。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著称,前六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幽静的园林之中,最后一句“由来此物非他物,莫道何曾似仰山”则是对整首诗意境的升华,既表达了对幽居之美的赞美,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脱。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晚年才得一小官,他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以诗酒为伴,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访问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通过对幽居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最后一句的加入,也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独特个性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