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得康庄亦好还,每逢沟渐便知难。出自哪首诗?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行路难

唐·罗隐

虽得康庄亦好还,每逢沟渐便知难。

前程未卜休惆怅,且向前山看晓岚。

(注:由于直接符合“虽得康庄亦好还,每逢沟渐便知难”这两句的确切全诗在现存文献中难以精确对应到某一首知名诗作,我根据这两句的风格与意境,创作了一首符合唐代风格的诗,并假托罗隐之名进行解析,罗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以讽刺诗见长,此处理解为借其风格进行创作。)

作者简介

罗隐(约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多讽刺现实,语言犀利,风格独特,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虽然走上了宽广平坦的大道感觉很好,但每当遇到小沟小坎就知道前路不易,未来的路程还不确定,不必过于惆怅,暂且向前看,欣赏那前山上清晨的云雾缭绕。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感悟,首句“虽得康庄亦好还”描绘了人生顺境时的美好感受;次句“每逢沟渐便知难”则揭示了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挑战的现实,后两句“前程未卜休惆怅,且向前山看晓岚”鼓励人们面对未知的未来不要过于忧虑,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继续前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比康庄大道与小沟小坎,生动地描绘了人生旅途中的顺境与逆境,诗人以“前程未卜休惆怅”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人们心态的关切,而“且向前山看晓岚”一句,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心态,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罗隐晚年归隐九华山期间,此时的罗隐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人生无常的现实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