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自怜许国终无用,何事纷纷客此身。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微风吹拂着岸边细软的草,高耸的桅杆下,一叶孤舟静静地停泊在夜色中,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月光涌动,大江滔滔奔流,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自己虽然想为国家尽忠效力,但终究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既然如此,又何必四处奔波,客居他乡呢?
释义
这首诗前四句写夜景,后四句抒怀,诗人通过描绘旅夜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漂泊无依、年老多病、壮志难酬的感慨。“自怜许国终无用,何事纷纷客此身”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报国无门、漂泊无定的无奈和自怜。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诗人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旅夜的景象,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诗人也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在情感表达上,诗人既表达了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又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自怜,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漂泊西南时期所作,当时,杜甫已经年迈多病,生活困顿不堪,但他仍然心系国家、人民,希望能够为国家尽忠效力,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自怜,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甫个人的遭遇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