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唐·孟浩然
万里张侯能奉使,百年曾子肯辞亲。
星车驾马入长安,自古英雄多苦辛。
行路艰难不复道,到家应是秋风新。
今朝欲别还惆怅,忆昨与君同醉春。
作者及朝代
孟浩然,唐代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风格自然清新,意境深远,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孟浩然生于盛唐时期,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不顺,以布衣终身,他性格耿介不随流俗,四十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译文
张参明经(张侯)能够远行万里去执行使命,就像古代的曾子一样,即便年近百岁也愿意离开亲人去远行,他驾着装饰有星宿图案的车马前往长安,自古以来英雄豪杰都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路途的艰难就不再多说了,到家时应该已是秋风送爽的新季节了,今天就要分别了,心中充满了惆怅,回想起昨天我们还在一起共度春光、畅饮美酒。
释义
这首诗是孟浩然为送别友人张参而作,诗中赞美了张参的忠诚与勇气,以及他愿意为了使命而远离亲人的高尚品质,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描绘张参的远行,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英雄气概的赞美,首联“万里张侯能奉使,百年曾子肯辞亲”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张参的忠诚与勇气,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颔联“星车驾马入长安,自古英雄多苦辛”则进一步强调了英雄豪杰的艰辛与不易,颈联“行路艰难不复道,到家应是秋风新”则是对友人归途的祝愿与想象,尾联“今朝欲别还惆怅,忆昨与君同醉春”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孟浩然与张参之间的深厚友谊有关,张参作为一位明经(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科目),需要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或执行其他使命,孟浩然在送别之际,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忠诚、勇气、英雄气概的崇尚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