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林隐逸
朝代:唐代
作者:李群玉
遗我山林真自称,何须貂暖配金寒。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欢。
云外飞鸿长自在,松间明月自团圆。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阑干望远山。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但仕途不顺,晚年归隐山林,李群玉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山林中的真我自称心如意,哪里还需要那官场的富贵荣华?闲暇时在石上观赏流水潺潺,兴致来时在花间聆听鸟鸣欢歌,云外的飞鸿自由自在地翱翔,松间的明月皎洁圆满地高悬,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遥望远方的青山。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联“遗我山林真自称,何须貂暖配金寒”直接点明主题,表明自己宁愿选择山林隐逸的生活,也不愿追求官场的名利,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山林中的自然景象,如流水、鸟鸣、飞鸿、明月等,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真意的理解,以及独自品味这份宁静的孤独与高远。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林隐逸生活的美好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林中的自然景象与个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意境,诗人也通过对比手法,将山林隐逸生活与官场名利生活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的仕途不顺有关,在唐代,虽然科举制度为士人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但官场竞争激烈,仕途坎坷,李群玉虽然才华横溢,但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这首诗正是他在归隐后,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深刻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也是他人生哲学和审美追求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