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弃妇
唐·刘长卿
草没苔侵弃道周,误恩三品竟何酬。
当年得意如芳草,今日凋零似断弦。
紫陌红尘空自断,青山绿水为谁流。
可怜夜夜长如醉,不羡朝朝得封侯。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卒于唐德宗贞元年间,他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的诗作多抒发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题材较为广泛,他的诗风含蓄深沉,语言凝练,意境悠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野草和青苔覆盖了被遗弃的道路四周,当年误受的恩宠达到三品高官,如今又得到了什么回报呢?当年春风得意时如同茂盛的芳草,如今却像断了的琴弦一样凋零,繁华的街道和红尘俗世都已与我无关,青山绿水又在为谁流淌呢?可怜我夜夜都像喝醉了一般痛苦,再也不羡慕那些每天都能加官进爵的人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被遗弃的妇人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首联“草没苔侵弃道周,误恩三品竟何酬”点明了主题,即一个曾经受到恩宠的女子如今被遗弃在荒草丛生的道路旁,她所得到的恩宠最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颔联和颈联通过对比当年和今日的境遇,进一步突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炎凉,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遇的同情和对自己人生追求的反思。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首联的“草没苔侵”与“误恩三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被遗弃女子的悲惨境遇,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当年得意”与“今日凋零”的对比,以及“紫陌红尘”与“青山绿水”的象征,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尾联则以“可怜夜夜长如醉,不羡朝朝得封侯”的抒情笔调,表达了诗人对被遗弃女子的同情和对人生追求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长卿个人的政治遭遇有关,刘长卿在仕途上曾经历过多次贬谪和升迁,对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炎凉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正是他在某个被贬谪或失意的时期,通过对一个被遗弃女子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和反思,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女性的地位低下、社会的冷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