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岁尽多风雪,也有红梅漏泄春。出自哪首诗?

春秋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早梅

宋·张耒

江南岁尽多风雪,也有红梅漏泄春。

夜色前村深雪里,一枝开尽晓风清。

作者及朝代

张耒(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轼门生,“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苏轼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关切,风格平易晓畅,著有《柯山集》《宛丘集》等。

作者简介

张耒自幼聪颖好学,十三岁能为文,曾受学于苏轼,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及第,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宋哲宗绍圣初年,以直龙图阁知润州(今江苏镇江),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后因事谪居陈州(今河南淮阳)等地,政和四年(1114年)卒,年六十一,张耒诗风平易自然,不事雕琢,以学白居易、张籍为得,苏轼亦谓其“文潜诗,词理意趣,皆不减白乐天”。

译文

江南年终的时候风雪交加,却也有红梅在悄悄泄露春天的消息,在前村深夜的大雪里,有一枝梅花在清晨的风中独自绽放,清雅高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岁末风雪交加的严冬景象,但在这寒冷的季节里,红梅却傲然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对比风雪与红梅,突出了红梅的坚韧与高洁,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命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江南岁尽多风雪”开篇,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营造出一种寒冷、萧瑟的氛围,紧接着的“也有红梅漏泄春”一句,却如同一股暖流,打破了这种沉寂,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巧妙地运用“漏泄”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红梅在严冬中绽放,如同泄露了春天的秘密一般。

后两句“夜色前村深雪里,一枝开尽晓风清”则进一步描绘了红梅的孤傲与高洁,在深夜的大雪里,一枝红梅独自绽放,清雅高洁,不畏严寒,不畏孤独,这种精神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也是他所赞美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耒的个人经历有关,张耒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希望,这首诗正是他在江南岁末风雪交加之时,看到红梅绽放,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红梅的坚韧与高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也寄托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