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项斯
碧合晚云霞上起,红争朝日雪边流。
闲花野草皆争发,溪水林风亦共幽。
啼鸟声声催客去,落日迟迟伴人留。
何当遂得归田计,长向人间得自由。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项斯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项斯,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江东人(今浙江仙居),项斯自幼清苦好学,曾游说四方以求仕进,但早岁并不为时人所知,直到唐会昌四年(844年),他才得中进士,授润州丹徒尉,项斯的诗在晚唐颇负盛名,其风格清丽雅正,尤善写景抒情,为时人所称道。
译文
傍晚时分,碧绿的天空与晚霞交相辉映,云霞从山巅升起;清晨,红日与白雪争辉,红艳的朝霞在雪边流淌,野花野草都竞相生长,溪水与林间的微风也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鸟儿的啼声声声催促着行人离去,而落日却迟迟不肯西下,仿佛在陪伴着人们,何时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长久地享受人间的自由与宁静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早晚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首联“碧合晚云霞上起,红争朝日雪边流”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了早晚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和谐,颔联“闲花野草皆争发,溪水林风亦共幽”则进一步描绘了山间自然生态的生机盎然与幽静之美,颈联“啼鸟声声催客去,落日迟迟伴人留”通过鸟鸣与落日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与不舍,尾联“何当遂得归田计,长向人间得自由”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描绘了山间早晚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诗人通过“碧合”、“红争”等生动的词汇,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间之中,诗人也通过“闲花野草”、“溪水林风”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与赞美,尾联的“何当遂得归田计,长向人间得自由”则更是将诗人的归隐之志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项斯游历四方、寻求仕途的过程中,在游历过程中,项斯被山间美丽的景色所吸引,对自然生态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与热爱,面对仕途的艰辛与不易,他也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想法,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思想情感的体现与抒发,通过描绘山间早晚的美丽景色,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也通过抒发归隐之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