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瑶池宴
唐·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烟霞送色归瑶水,山木分香绕阆风。
三十六宫秋夜长,露华滴绀宇生凉。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瑶池的西王母打开了绮丽的窗户,黄竹的歌声传遍了大地,哀婉动人,穆王曾经骑着八骏日行三万里,为何如今不再重来?烟霞带着色彩回到了瑶池之水,山间的树木散发着香气,环绕着阆风山,三十六座宫殿的秋夜漫长,露水凝结在宫殿的瓦片上,使得整个宫殿显得更加清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瑶池仙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烟霞送色归瑶水,山木分香绕阆风”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瑶池仙境的美丽景色,烟霞与瑶水相映成趣,山木与阆风香气缭绕,构成了一幅令人向往的仙境画卷。
赏析
这首诗以瑶池仙境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烟霞送色归瑶水,山木分香绕阆风”两句,不仅描绘了仙境的美丽景色,还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烟霞与山木,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瑶水与阆风,则代表着永恒与美好,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他通过描绘瑶池仙境的美好景象,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