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娟一色明千里,绰约无心熟万家。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月华

唐·张祜

蝉娟一色明千里,绰约无心熟万家。

桂子初生香满袖,蟾光欲满酒盈槎。

楼台远近皆如画,帘幕高低尽似霞。

此夜中秋应不寐,人间天上共年华。

作者简介

张祜,唐代诗人,约公元792年-约852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早年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等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其诗作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尤其擅长宫词,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月光皎洁明亮,照耀着千里之地,它柔美而无私,温暖着万家灯火,桂花初开,香气盈袖,月光将满,酒槎已盈,远处的楼台和近处的景致都如同画卷一般美丽,高高低低的帘幕都像是绚丽的霞光,在这个中秋之夜,人们应该都难以入眠,因为无论是人间还是天上,都在共同享受着这美好的年华。

释义

“蝉娟一色明千里,绰约无心熟万家”两句,描绘了月光的皎洁与无私,蝉娟,即明月之美称,这里形容月光明亮而柔和;绰约,形容女子柔美之态,这里借用来形容月光的柔美与轻盈,月光照亮了千里之地,无私地温暖着万家灯火,展现了月光的伟大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之月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月光的美丽与无私,首联“蝉娟一色明千里,绰约无心熟万家”以明月为引子,点明了主题,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明快的基调,颔联“桂子初生香满袖,蟾光欲满酒盈槎”通过桂花的香气和月光的盈满,进一步渲染了中秋之夜的氛围,颈联“楼台远近皆如画,帘幕高低尽似霞”则通过远近楼台和高低帘幕的描绘,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致,尾联“此夜中秋应不寐,人间天上共年华”则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之夜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祜在中秋之夜赏月时所作,中秋之夜,月光皎洁明亮,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中秋佳节的重视和喜爱,以及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和抒发情怀的文学传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