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名:《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其一
朝代:宋
作者:范仲淹
谟明久合分三府,治剧聊须试一方。
吾道自来如砥柱,任渠东去作颓冈。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生于武宁军节度掌书记范墉之家,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等职,因秉直进谏,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职,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在赴任途中因病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我(范仲淹)因谋略英明,早已应当分管三府(指中央或地方的三个重要官职),现在治理繁难的地方政务,姑且需要在一个地方试验一下我的治国方略,我坚守的治国之道就像砥柱山一样坚定不移,任凭那些反对的声音像东流的河水一样,最终只能成为崩塌的河岸。
释义
首句“谟明久合分三府”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认为自己有资格担任更重要的官职,次句“治剧聊须试一方”则表明作者愿意在地方上实践自己的治国理念,以检验其实际效果,后两句“吾道自来如砥柱,任渠东去作颓冈”则通过比喻,表达了作者坚守信念、不畏困难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是范仲淹在出任桐庐知县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治国理念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挑战的勇敢面对,诗中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展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意志,首句和次句以自信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肯定和对实践治国理念的渴望,后两句则以砥柱山和东流河水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坚守信念、不畏困难的决心,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范仲淹作为一位伟大政治家的胸怀和气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范仲淹出任桐庐知县途中,当时,范仲淹因在朝中直言进谏而屡遭贬斥,但他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在出任桐庐知县的过程中,他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念,这首诗不仅是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鞭策,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