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的解释

小星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溪山闲伴鹤,云树远依村。

水落鱼梁浅,风高酒旆昏。

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

莫道幽居偏寂寞,满庭芳草伴黄昏。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时曾任淦阳宰,他的诗歌多写闲适生活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在当时颇有名气,其作品多收录于《全唐诗》中。

译文

在溪边与山林中悠闲地陪伴着白鹤,远处的云树依傍着村落,溪水干涸使得鱼梁变得浅显,风高云淡使得酒旗显得昏暗,忧愁在日月流转中消散,以至于忘记了自身的身世;静静地面对着溪山,不禁回忆起曾经的酒樽,不要说隐居生活偏僻寂寞,满庭的芳草正陪伴着黄昏的时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首联写诗人与鹤为伴,云树相依,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氛围,颔联通过“水落鱼梁浅,风高酒旆昏”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颈联“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忘却忧愁、超脱身世的心境,以及对往昔饮酒时光的怀念,尾联则以“满庭芳草伴黄昏”作结,强调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居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溪山、云树、鱼梁、酒旆等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物我两忘的意境,颈联“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在自然美景中忘却忧愁、超脱身世的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隐居山林期间,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选择隐居山林以避世,李中作为其中的一员,也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与鹤为伴、云树相依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他也通过“愁消日月忘身世”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在自然美景中忘却忧愁、超脱身世的心境,这种心境的抒发,既是对自己隐居生活的肯定,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与逃避。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