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登咸阳县楼望雨》,全诗原文如下:
登咸阳县楼望雨
唐·韦庄
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
愁肠欲断只凭阑,泪眼相看忆故园。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苦和民生疾苦,情感深沉,风格独特,韦庄的诗风清丽,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阴沉的秋色笼罩着绿树,显得昏暗无光,荒凉的城楼上,柴门紧闭,我站在高处,心中愁苦至极,只能倚靠着栏杆,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思念着远方的故乡。
释义
惨惨秋阴:形容秋天阴沉的天气,给人一种压抑、凄凉的感觉。
绿树昏:绿树在阴沉的天空下显得昏暗不明。
荒城高处:指诗人所处的咸阳县城楼的高处。
闭柴门:柴门紧闭,暗示着人烟稀少,环境荒凉。
愁肠欲断:形容内心极度愁苦,仿佛要断肠一般。
凭阑:倚靠着栏杆。
泪眼相看:泪水模糊了双眼,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阴雨为背景,通过描绘荒城、绿树、柴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人身处异乡,面对秋日的阴沉天气和荒凉的城楼,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愁苦,诗中“愁肠欲断只凭阑”一句,将诗人的愁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泪眼相看忆故园”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他曾在多地任职,经历了许多流离失所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咸阳县任职期间,面对秋日的阴雨天气和荒凉的城楼,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在动荡时期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