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翛然光宅淮之阴,扶舆独来止中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相去复几许,幽期不负心。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滁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作往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
译文
悠然自得地居住在淮河之北的幽静之地,我独自乘着车驾来到这片茂密的树林中定居,松林间的清风轻轻吹拂,让我解开衣带,享受这份自在;山间的明月高悬,映照着我悠然弹琴的身影,虽然我们彼此相隔并不遥远,但这份幽静闲适的约定,我从未辜负过自己的内心。
释义
“翛然光宅淮之阴”描绘了诗人选择了一个远离尘嚣、位于淮河之北的清幽之地作为居所;“扶舆独来止中林”则表达了诗人独自驾车来到这里,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后两句通过“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的典型体现,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生活画卷,通过“翛然”、“扶舆”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诗中的“松风”、“山月”等自然元素,不仅为画面增添了生动感,也寓意着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宁静淡泊、心旷神怡之感。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曾经历过一些波折和挫折,这使他逐渐对官场生活产生了厌倦之情,他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己山居生活的悠闲自得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