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故欲西南望,回首荒城已暮锺。的释义

小星99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楼寄王卿

唐·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巫雨过湘东。

故园隐隐烟霞外,春草萋萋碧水东。

花瓣欲随流水去,柳条犹向故人笼。

伤春故欲西南望,回首荒城已暮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淡远,后人将其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尤其擅长以清新淡远的笔触描绘山水田园之美,表达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他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译文

我登上楼阁,攀援林木,心中遗憾不能与你一同欣赏这美景,楚地的云雨已经飘过湘江东岸,故园隐藏在遥远的烟霞之外,春天的野草茂盛,碧水向东流淌,花瓣想要随着流水远去,柳条却还依恋地向故人低垂,因为伤春,我不禁向西南方向眺望,回首望去,荒凉的城中已经响起了傍晚的钟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登楼远眺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故园的眷恋之情,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楚云、巫雨、春草、碧水等,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忧伤。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细腻,首联以“踏阁攀林”起笔,直接点出诗人登高远望的动作和心境,恨不同”三字透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颔联和颈联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忧伤,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园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怀念,尾联以“伤春故欲西南望,回首荒城已暮锺”作结,既点明了诗人伤春的情感,又通过“回首荒城”和“暮锺”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落寞的氛围,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闲居期间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正身处异乡,远离故园和友人,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忧伤,他通过登高远望的方式,寄托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园的眷恋之情,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唐代中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给文人带来的苦闷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