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郢中歌
唐·张说
知音四海无几人,况乃区区郢中小。
一曲高山一流水,伯牙从此不回头。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以才学著称,开元年间两度为相,封燕国公,擅长文辞,曾主编《唐六典》,对唐代典章制度的建设有很大贡献,他的诗文创作颇丰,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与苏颋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
译文
在这广阔的世界中,能够理解我的人寥寥无几,更何况是在这小小的郢城之中呢?就像那高山流水般的知音难觅,自从遇到了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我便知道真正的知音是多么难得,从此不再轻易回头寻找。
释义
“知音四海无几人”表达了知音难寻的感慨,四海之大,却难以找到几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况乃区区郢中小”进一步强调了在更小范围内(如郢城)找到知音的难度。“一曲高山一流水”引用了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象征着高洁与深厚的情谊。“伯牙从此不回头”则表达了伯牙在失去知音子期后的决绝与孤独,也隐含了诗人自己对知音难遇的深深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知音难寻为主题,通过对比广阔的世界与狭小的地域,以及引用历史典故,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感慨与无奈,诗中“知音四海无几人”一句,既是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人生孤独的深刻体验,而“一曲高山一流水”的引用,则赋予了诗歌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色彩,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知音之情。
创作背景
张说一生仕途坎坷,经历了多次贬谪与升迁,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境孤寂之时所作,通过抒发知音难寻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叹息,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友情、知音的珍视与追求,以及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