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宋玉对楚王问
朝代:战国
作者:宋玉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能知臣之所独悟哉?
(注:虽然“折杨黄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并非直接出自上述原文,但此段文字中“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与题意相近,反映了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受众差异的主题,为贴合题目要求,以下分析将基于此段内容及整体背景进行。)
作者简介
宋玉,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与屈原并称“屈宋”,是“楚辞”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辞藻华丽、情感细腻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宋玉一生仕途坎坷,但其文学才华得到了广泛认可。
译文
有个客人在郢都唱歌,他起初唱《下里》、《巴人》,国中和着唱的有几千人;他唱《阳阿》、《薤露》,国中和着唱的有几百人;他唱《阳春》、《白雪》,国中和着唱的不过几十人;当他用商声、羽声,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国中和着唱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释义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不同歌曲在郢都的受欢迎程度,揭示了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在受众接受度上的差异,高雅的艺术作品(如《阳春》、《白雪》)往往因为曲高和寡,而难以得到广泛认同;而通俗的艺术作品(如《下里》、《巴人》)则因其易于理解、朗朗上口,而受到大众的喜爱。
赏析
宋玉通过对比不同歌曲的受众反应,巧妙地表达了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之间的差异,他借此机会,也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位高雅艺术家的孤独与无奈,这段文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艺术的审美倾向,即更倾向于接受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宋玉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不畏曲高和寡,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在这样的背景下,宋玉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辞赋家,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他通过这篇作品,既表达了自己对于高雅艺术的坚守和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艺术的审美倾向和接受度,他也借此机会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