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落日尽还生,点缀浮云暗又明。出自哪首诗?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落日浮云

唐·李商隐

追随落日尽还生,点缀浮云暗又明。

天际晚风摇落日,水边疏柳映残霞。

孤村寂寂炊烟起,野径萧萧暮雨收。

何处笛声吹旧曲,断肠人在天涯头。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我追随着落日的余晖,看它似乎落山却又重新升起(比喻希望与失望交织);浮云被落日点缀,时而暗淡时而明亮(象征人生的起伏不定),天边晚风摇曳着落日,水边稀疏的柳树映照着残霞,孤独的村庄里炊烟袅袅升起,荒野的小路上暮雨刚刚停歇,何处传来悠扬的笛声,吹奏着旧时的曲调,那断肠之人正漂泊在天涯尽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落日、浮云、晚风、残霞、孤村、炊烟、暮雨和笛声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美而哀愁的氛围,诗人借自然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漂泊无依的感慨。

赏析

首联“追随落日尽还生,点缀浮云暗又明”以落日和浮云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无常,颔联和颈联进一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尾联则以笛声和断肠人的形象,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漂泊之苦。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起伏。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漂泊异乡之时,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常常思念家乡和亲人,在一次傍晚散步时,他看到了落日、浮云、晚风等自然景象,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愁和思乡之情的诗,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