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出屋千竿玉,霭霭当窗一炷云。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0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山居即事》,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宋·陆游

萧萧出屋千竿玉,霭霭当窗一炷云。

风定池莲自在香,雨余巢燕引雏喧。

老夫惟坐待清凉,不羡人间万户侯。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竹子修长摇曳,从屋中透出,如同千竿碧玉;云雾缭绕,从窗前飘过,仿佛一炷香烟,风儿停歇,池塘中的莲花散发着自在的香气;雨过天晴,巢中的燕子带着雏鸟欢快地鸣叫,我只需静坐等待清凉,不羡慕人间的万户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前两句通过“千竿玉”和“一炷云”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竹子和云雾的美景,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风定池莲”和“雨余巢燕”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对此的满足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前两句的比喻生动贴切,将竹子和云雾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退居家乡时所作,当时,陆游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沧桑,对功名利禄已经看淡,他选择在山林中隐居,享受宁静与自在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状态的写照,表达了他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萧萧出屋千竿玉,霭霭当窗一炷云”这两句诗非常经典,但整首诗中后两句同样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在赏析和解读时,需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欣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