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闻蝉
唐·白居易
蝉鸣兮夏已深,绿荫浓兮日沉沉。
州州人物不相似,处处蝉鸣令客愁。
风送余音穿竹径,月移清影上林楼。
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孤灯伴我忧。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非白居易真实作品,但风格贴近唐代诗歌。)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风光等多个领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译文
蝉鸣声声,夏天已经深沉,绿树成荫,日光也变得昏暗,各地的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到处响起的蝉鸣让旅人心中充满了忧愁,风儿送来了蝉鸣的余音,穿过竹林小径;月光移动,清冷的影子映上了林间的楼阁,这样的情景谁能理解呢?只有那孤独的灯光陪伴着我内心的忧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天的蝉鸣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异乡风情的感慨和对旅途愁绪的抒发,首句点明时节,次句描绘景象,第三句转折,引出诗人对各地人物风情不同的感慨,第四句则直接表达了蝉鸣引发的客愁,后两句进一步通过风送蝉音、月移清影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以蝉鸣为线索,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与诗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异乡生活的深刻感受,诗中“州州人物不相似,处处蝉鸣令客愁”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各地风土人情的差异感受,又巧妙地借蝉鸣抒发了自己的客愁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模拟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不顺、游历四方之时,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诗人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同时也感受到了旅途的孤独与忧愁,在一个炎热的夏日,诗人听到阵阵蝉鸣,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客愁之情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