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无情日夜流,不肯为我少淹留。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无情日夜流,不肯为我少淹留。

相逢故人昨夜去,不知今日到何州。

作者简介

李益(约746年-约829年),字君虞,唐代诗人,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居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诗风豪放明快,婉转动人,是晚唐最重要的边塞诗人之一,与霍总、郑嵎、崔峒合称“大历十才子”。

译文

汴水滔滔无情地日夜奔流,不肯为我片刻停留。

昨夜与老朋友匆匆相逢,如今不知他今夜又到了哪个州。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汴水日夜不停地流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以及离别无常的感慨,首句“汴水无情日夜流”以汴水的无情反衬出人的多情,次句“不肯为我少淹留”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无奈与感伤,后两句则通过叙述与故人的匆匆相逢与离别,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韵味悠长,首句“汴水无情日夜流”以汴水的无情反衬出人的多情,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次句“不肯为我少淹留”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汴水赋予了人的情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愁,后两句则通过叙述与故人的相逢与离别,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感伤色彩。

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汴水”这一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益在漫游燕赵一带时所作,当时,诗人仕途失意,生活漂泊不定,对人生充满了无奈与感伤,在一次与故人的匆匆相逢与离别后,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充满感伤色彩的《汴河曲》,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以及离别无常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流离失所的现实背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