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垓下歌
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注:“不见玉颜空死处”并非直接出自《垓下歌》,而是后人根据《垓下歌》的意境添加的感慨之句,用以加深项羽对虞姬深情而无奈的情感描绘。)
作者简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被誉为“西楚霸王”,项羽勇武过人,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后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推翻秦朝后自封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项羽逐渐处于不利地位,最终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军队围困,自刎于乌江,年仅30岁。
译文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啊,豪气世上无人能敌,
可时运不济啊,我的乌骓马也不再奔驰。
乌骓马不奔驰了啊,我又能怎么办呢?
虞姬啊虞姬,我对你该怎么办才好啊!
(对于“不见玉颜空死处”的补充理解:看不到你的容颜,我即便死去也只是空留遗憾之地。)
释义
此诗表达了项羽在垓下之战中面临绝境时的悲壮心情,以及对爱妾虞姬的深深眷恋与无奈,通过“力拔山兮气盖世”展现了自己的英雄气概,而“时不利兮骓不逝”则透露出时运不济的无奈,最后四句,尤其是“虞兮虞兮奈若何”,更是将项羽对虞姬的深情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垓下歌》是项羽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绝唱,全诗情感真挚,气势磅礴,既有英雄末路的悲壮,又有对爱情的深深眷恋,诗中“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不仅是对项羽个人勇武的赞美,也是对其英雄形象的生动刻画,而“虞兮虞兮奈若何”则以其深情而无奈的口吻,展现了项羽作为一位铁血男儿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对爱人的柔情与不舍,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创作背景
《垓下歌》创作于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战中,当时,项羽被刘邦军队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粮尽援绝,四面楚歌,军心涣散,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项羽夜饮帐中,慷慨悲歌,吟唱了这首《垓下歌》,诗中既表达了他对时运不济的无奈,也流露出对虞姬的深情与不舍,随后,虞姬为免项羽分心,自刎而死,项羽则率部突围,最终在乌江自刎,结束了其辉煌而又悲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