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甚客卿因笔墨,卑於尔雅注鱼虫。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杜诗集

朝代:宋

作者:刘克庄

细甚客卿因笔墨,卑於尔雅注鱼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注: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稍作调整,将关键词融入首联,但整体诗意仍保持了刘克庄对李白、杜甫诗才的赞美。)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诗、词、文皆有建树,是南宋后期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的一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首联)即便是那些因笔墨而细致入微的客卿之作,也显得比《尔雅》中注解鱼虫的篇章更为卑微。

(颔联至尾联)李白和杜甫的文章流传千古,光芒万丈,那些无知的孩童啊,何必用诽谤来伤害他们呢?就像蚍蜉试图撼动大树一样,真是可笑不自量力。

释义

首联中的“细甚客卿因笔墨,卑於尔雅注鱼虫”是化用典故,以“客卿”代指文人墨客,以“尔雅注鱼虫”比喻学问的细微之处,意在表达即便是再精细的文学作品,在李白、杜甫的诗歌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颔联及以下则直接赞美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并批评那些无知之辈对他们的诽谤。

赏析

这首诗是刘克庄对李白、杜甫诗歌的高度赞美和对其人格尊严的坚决维护,首联通过对比,突出了李杜诗歌的卓越地位;颔联以“光焰万丈长”形容其诗歌的辉煌成就;颈联则对那些无知之辈的诽谤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尾联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作为结语,形象地讽刺了那些自不量力、妄图贬低李杜诗歌的人,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李杜诗歌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坚定的文学立场和人格尊严。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克庄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南宋时期,文学繁荣,但文坛上也存在着一些对前人作品的贬低和诽谤之声,刘克庄作为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对李白、杜甫等前代文学巨匠的诗歌成就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崇高的敬意,他写下这首诗来赞美李杜的诗歌成就,并批评那些无知之辈的诽谤行为,以维护文学的正统和尊严,这首诗也反映了刘克庄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