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嘲杨雄
唐·李商隐
童子常夸作赋工,暮年羞悔有杨雄。
汉家天子今无恙,不遣贾生过长沙。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译文
年轻时常常夸耀自己作赋的技艺多么精巧,到了老年却感到羞愧后悔,觉得比不上西汉的辞赋家杨雄,如今汉家天子圣明,国家没有战乱,可惜却不派遣像贾谊这样的才子到长沙去施展才华。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或他人年轻时自负才华,而晚年却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和反思,首句“童子常夸作赋工”描绘了年轻时自信满满、才华横溢的形象;次句“暮年羞悔有杨雄”则通过对比杨雄的晚年境遇,表达了对自身或他人未能实现理想的羞愧和后悔,后两句则借古讽今,以汉家天子不遣贾谊的典故,暗指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忽视和埋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主题,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诗人巧妙地揭示了自己或他人对于才华和抱负的反思和遗憾,也借古讽今,对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忽视和埋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整首诗构思新颖,寓意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自身的经历有关,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才难以得到重用,李商隐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生仕途坎坷,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才华和抱负的反思和遗憾,同时也对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忽视和埋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提到了杨雄和贾谊的典故,但诗人并非完全在评价这两位历史人物本身,而是借他们的境遇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反思,在解读这首诗时,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来深入理解其寓意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