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花嚼蕊长来往,祗有春风似我闲。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妃怨·夜来酒醒清无梦

元·阿鲁威

雨丝丝,夜迟迟,梧桐叶落秋声里。

愁肠几曲,泪眼千里,望断江南烟水地。

吹花嚼蕊长来往,祗有春风似我闲。

梦魂纵有也成灰,犹把山翁劝。

作者及朝代

阿鲁威,元代散曲家、诗人,字叔重,号东泉,蒙古族人,曾任翰林侍读学士、中书右丞等职,他善长散曲,今存小令十九首,套数二套,以咏史见长,风格豪放飘逸,在元曲家中别具一格。

作者简介

阿鲁威出身于蒙古贵族家庭,但他在文学上却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散曲作品以咏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政治上有着不俗的表现,曾担任过要职,为元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贡献。

译文

细雨绵绵,长夜难眠,梧桐叶在秋风中飘落,愁绪千回百转,泪水洒向千里之外,望眼欲穿那江南烟雨朦胧之地,我如同春风一般,常常在花间徘徊,品味着花的芬芳,咀嚼着花蕊的甘甜,在这世间,似乎只有春风才像我一样悠闲自在,即便梦魂犹存,也终将化为灰烬,但我还是要举杯劝饮,与山翁共醉。

释义

这首散曲通过描绘秋夜的细雨、落叶和愁绪,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吹花嚼蕊长来往,祗有春风似我闲”一句,以春风自喻,表达了作者虽身处繁华尘世,但内心却如同春风一般悠闲自在,不受世俗纷扰的情怀。

赏析

这首散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作者通过“雨丝丝”、“夜迟迟”等词语,生动地刻画出秋夜的漫长与冷清,通过“愁肠几曲”、“泪眼千里”等表达,将内心的愁绪与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吹花嚼蕊长来往,祗有春风似我闲”一句,则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成为全曲的亮点,它表达了作者虽身处尘世,但内心却追求一种超然物外、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散曲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阿鲁威虽然出身贵族,但在仕途上可能并不如意,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创作散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这首《湘妃怨·夜来酒醒清无梦》正是他在这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佳作,通过这首散曲,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