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和范倅十首·和同年马都尉
宋·曹勋
道在君臣方自合,德侔乡长亦谁惭。
功成他日归田里,应笑当年老杜谦。
作者及朝代
作者:曹勋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曹勋,字公显,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南宋大臣、文学家、词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务郎,特授阁门宣赞舍人,充宋徽宗赵佶画学待诏,历官閤门宣赞舍人、徽猷阁待制、知阁门事,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金国报谢副使,绍兴二十九年(1159)致仕,居台州,孝宗即位,进太中大夫,因上尊号恩,加封鄜国公,乾道八年(1172)卒,年八十四,赠太尉,曹勋一生以词名世,其词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篇,是宋代词坛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词人。
译文
君臣之道在于相互契合,品德高尚如同乡中长者又有何惭愧?待到功成名就之日回归田园,应会笑自己当年如杜甫般谦逊过度。
释义
首句“道在君臣方自合”表达了君臣之间应有的和谐与默契,强调了君臣之道的重要性;次句“德侔乡长亦谁惭”则通过比喻,将个人的品德与乡中长者相比,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品德的自信与自豪;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功成身退、归隐田园的愿望,以及对过去谦逊态度的反思。
赏析
这首诗以君臣之道和品德修养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君臣和谐、品德高尚的追求与向往,首句“道在君臣方自合”直接点明了君臣之道的重要性,强调了君臣之间应有的默契与和谐,次句“德侔乡长亦谁惭”则通过比喻,将个人的品德与乡中长者相比,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品德的自信与自豪,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功成身退、归隐田园的愿望,以及对过去谦逊态度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展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与同年马都尉的和诗之一,在宋代,和诗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通过和诗可以表达友情、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曹勋与马都尉同为官员,且有着共同的文学爱好和政治理想,在这首诗中,曹勋以君臣之道和品德修养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对于君臣和谐、品德高尚的追求与向往,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马都尉的敬意与友情,在宋代动荡的政治背景下,这首诗也反映了曹勋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