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台拜职荣先入,抗疏辞恩耻横覃。的释义

小星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辞恩不拜

明·杨继盛

分台拜职荣先入,抗疏辞恩耻横覃。

铁石心肠难屈折,丹心日月可昭鉴。

忠魂不灭昭千古,义举何惭映万山。

纵使身死名犹在,留得清白在人间。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继盛(1516年-1555年)

朝代:明朝

作者简介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严嵩而死,被追赠为太常少卿,谥号“忠愍”,后人以其故宅改庙以祀,尊为“杨忠愍公”,有《杨忠愍文集》传世。

译文

在朝廷中分派官职时,我虽荣幸地得以先入朝为官,但当我面对不公的恩赏时,我坚决上疏推辞,耻于接受那横加的不当恩赐,我的心肠如铁石般坚硬,难以屈折,我的忠诚之心如同日月般光明,可以昭告天下,即使我死了,我的忠魂也不会消散,将永远照耀千古;我的义举也不会感到惭愧,将映照万山,即使我的身体死去,我的名声仍然会流传于世,留下清白在人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杨继盛在面对不公时,坚守原则、不屈不挠的精神,他虽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官职和恩赏,但他不愿接受那些不正当的恩赐,而是选择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他的忠诚和正直如同铁石和日月般坚定不移,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毫不退缩。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首联“分台拜职荣先入,抗疏辞恩耻横覃”直接点明了主题,展现了作者在面对不公时的态度,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忠诚和正直,尾联则以“纵使身死名犹在,留得清白在人间”作为总结,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清白和名声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继盛因上疏弹劾严嵩而遭受迫害的时期,严嵩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权臣,他专权擅政、贪污腐败,对朝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杨继盛为了维护朝廷的正义和公正,毅然上疏弹劾严嵩,结果却遭到了严嵩的打击报复,在这首诗中,杨继盛表达了自己在面对不公和迫害时,坚守原则、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态度,他的这种精神和高尚品格,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楷模。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