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知进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贤愚。的释义

风云89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进退吟

宋·邵雍

进退须明分合机,

始知进退各有理。

造次未可分贤愚,

用心方见浅和深。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邵雍一生不仕,却勤学不辍,对《易经》深有研究,并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作品,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邵雍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青年时期,他游历四方,遍访名师,后定居洛阳,以教书育人为业,同时致力于学术研究,邵雍的学术思想以“道”为核心,强调天人合一,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道”生,人的命运也受“道”的支配,他提出的“先天象数学”在宋代易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邵雍性格豁达,生活简朴,以诗酒自娱,深受时人敬仰。

译文

在处理进退之事时,必须明白分合的时机,这时才会懂得进退都有各自的道理,在匆忙之中,不要轻易判断一个人的贤愚,只有用心观察,才能看出其深浅和真伪。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邵雍对于人生进退、贤愚判断的深刻见解,他认为,在处理进退问题时,需要审时度势,把握分合的时机,因为进退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道理,他也提醒人们,在匆忙之中不要轻易对他人做出贤愚的判断,因为人的品质和能力往往需要用心观察才能发现。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体现了邵雍深厚的哲学素养和人生智慧,他通过“进退须明分合机”一句,强调了把握时机的重要性;而“始知进退各有理”则进一步阐述了进退的合理性,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他主张“造次未可分贤愚”,提醒人们不要轻率地做出判断;而“用心方见浅和深”则强调了用心观察的重要性,整首诗既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也是对人们处世态度的谆谆教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邵雍晚年时期,此时他已经历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学术探索,对人生哲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邵雍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对人生进退、贤愚判断等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这首诗正是他这些见解的集中体现,旨在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世人传达他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这首诗也反映了邵雍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以及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