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北窗
唐·白居易
平旦起视事,亭午卧掩关。
静向暗中坐,闲将外物删。
时逢好风日,或值乖雨寒。
一来已觉肝胆豁,况乃宴坐穷朝晡。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作用,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清晨起来处理公务,到了正午时分便关门静卧。
静静地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悠闲地把外界的纷扰都抛诸脑后。
有时遇到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有时也赶上阴雨连绵的寒冷日子。
但只要一坐下来,便觉得心胸开阔,更何况是整天这样悠闲地坐着,从早到晚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在北窗下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他清晨处理公务,正午则关门静卧,享受宁静的时光,他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抛却外界的纷扰,心境平和,无论天气如何变化,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开阔,特别是整天这样悠闲地坐着,更让他感到心旷神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白居易在北窗下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日常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静向暗中坐,闲将外物删”一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他能够摒弃外界的纷扰,专注于内心的宁静,而“一来已觉肝胆豁,况乃宴坐穷朝晡”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悠闲生活对诗人身心的积极影响,使他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晚年的白居易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更加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生活的情趣,他在诗中描绘的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正是他晚年生活的一种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的追求,以及他在逆境中保持平和心态的坚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