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79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道林寺

唐·杜牧

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

苔藓满碑藏古篆,松风终日似潮涛。

沙汀月冷帆初卸,苇岸云深雁正遥。

欲问灵均旧踪迹,一樽还酹楚江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他的散文也颇负盛名,尤其是《阿房宫赋》更是脍炙人口,杜牧在政治上怀有抱负,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并不顺利。

译文

道林和尚的真骨埋葬在青霄之上(指其精神永存),窣堵波(佛塔)历经千秋仍未感到寂寞,石碑上长满了苔藓,掩盖了古老的篆文,松风整日呼啸,如同潮水般汹涌,沙洲上的月色清冷,船只刚刚卸下帆篷,芦苇岸边的云雾深邃,大雁正飞向远方,想要询问屈原当年的踪迹,只能举起酒杯,遥祭那遥远的楚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道林寺的景致与氛围,表达了对古代高僧道林和尚的追思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先贤的缅怀,诗中“真骨葬青霄”象征着道林和尚的精神永垂不朽,“窣堵千秋未寂寥”则表明其影响深远,佛塔历经千年仍有人前来凭吊,后几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进一步烘托出对先贤的怀念之情。

赏析

杜牧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诗人通过对道林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幽静与庄严,更表达了对古代高僧的敬仰与追思,诗中“苔藓满碑藏古篆,松风终日似潮涛”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烘托出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流逝,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屈原的典故,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相联系,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游览道林寺时所作,道林寺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杜牧在游览过程中,被寺庙的幽静氛围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古代高僧的敬仰与追思,诗人也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先贤的缅怀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