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朝代:宋
作者: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杖藜随水转东冈,兴罢还来赴一床。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柴门前寂寞冷清车马不到,空林中我独自对夕阳怀愁。
孤鹤在巢边盘旋,我回访柴门却遇人稀少。
嫩竹含露似披上一层白粉,红莲飘落恰似少女的红色衣裙。
我拄着拐杖漫步在水边,随着流水走向东面山冈,兴致尽了我就返回家中,安然上床睡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时的日常生活和心境,前六句写傍晚山居所见景色,诗人选择了一些典型意象,如柴扉、落晖、鹤巢、荜门、绿竹、红莲等,生动地刻画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和寂静,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心境,他随性地杖藜漫步,兴尽而归,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选取典型的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物我两忘的意境,特别是“杖藜随水转东冈,兴罢还来赴一床”两句,更是将诗人的闲适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在写景与抒情之间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既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美好,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信奉佛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山居生活的日常场景和心境变化,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哲学,在王维的笔下,山居生活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一种充满诗意和美感的生活方式。